廣州大學松田學院學生小樊和12名同學遇到了一件鬧心事,因為與兼職招聘中介人員只有口頭承諾,事先沒有簽訂書面協(xié)議,活兒沒少干,可結賬時,卻遭遇兼職招聘中介人員以各種理由少給工資。為此,增城區(qū)人社局提醒,大學生一定要通過正規(guī)途經尋
找兼職,并與用人單位簽訂正規(guī)的勞動合同。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大學擴招后產生了較大的就業(yè)壓力,而應試教育的弊端導致不少大學生具備很強的應試能力,卻缺乏溝通、實踐等一系列社會能力,使得許多在校大學生希望通過兼職這一途徑提前與社會接觸,通過實踐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從而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這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
然而,大學生雖然可以從各種兼職中吸取一些社會經驗,但因為其閱歷尚淺,沒有深入接觸復雜的社會,自我保護意識比較薄弱,法律知識也很貧乏,面對各種兼職信息和工作時沒有提高警惕性,極易深陷兼職陷阱之中。再加上學校沒有相應的指導機構,大學生校外兼職的監(jiān)管部門也都把大學生的兼職邊緣化了,導致大學生自身權益得不到保障,使社會上欺詐大學生的現(xiàn)象愈演愈烈。
因此,改善當代大學生兼職市場是建立健康、良好的兼職市場的首要之策。一方面,國家職能部門應利用相應法律法規(guī)加大對中介單位的監(jiān)管力度和范圍,抵制高收費和虛假信息現(xiàn)象,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可靠的兼職信息平臺。另一方面,社會要形成一套完善的市場管理機制,有效地保護兼職市場。此外,新聞媒體要加大監(jiān)督力度,及時促使相關部門對事件引起關注,監(jiān)督舉報違法行為。
而學校作為教育指導保護大學生的重要場所,有義務和責任積極指導大學生從事和參加學校外的兼職活動。比如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兼職價值觀,利用學校的資源拓寬大學生兼職的渠道,并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兼職工作。當然,大學生自己也應提高法律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對中介機構的合法性要有清楚的認識,在確保自己正當權益不受損害的前提下,增加社會經驗,完善兼職生活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