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通過網絡可以輕松賺到錢,沒想到,到頭來非但沒賺到錢,反而還被對方騙去了好幾千元生活費。”日前,大學生小楊向記者道出了自己的
網絡兼職遭遇。
“我從7月初就回到銅陵,除了和老同學們聚會,平時真沒啥事,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得到一份為游戲充值購買游戲卡的
網絡兼職,可最終卻被騙走父母給的3000元生活費。”小楊介紹說,最開始充300返還350,第三次再返還的時候商家稱系統(tǒng)出了問題,讓她繼續(xù)充值來激活賬戶,就這樣循環(huán)往復,好幾次對方都說只差一點點了,后來,她發(fā)現(xiàn)不對就說卡里沒錢并要求結算工資,對方卻沒再回復了。
無獨有偶,就在不久前,剛剛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小佘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在沒有正式進入大學校園之前,我就一直閑在家里,覺得好無聊。后來,聽說網上發(fā)什么動態(tài)特別賺錢,所以我就一心撲在了這個所謂的既輕松又賺錢的兼職上了。”小佘介紹說,介紹人稱工作之前必須得經過培訓,而培訓得交80元的費用,小佘毫不猶豫地交了錢。還未來得及培訓,對方又要她提供身份證、銀行卡號、支付寶密碼等多種個人信息,這讓小佘越發(fā)覺得不靠譜,“思來想去,我最終放棄了這份兼職,當要求對方退還我的80元培訓費時,對方卻拒絕了。”如此態(tài)度讓小佘懊惱不已。
“每逢假期都有很多大學生希望通過兼職工作來鍛煉自己,但因為他們的社會閱歷淺,性格比較單純,所以很容易成為被詐騙的對象。”銅官山區(qū)法律援助中心律師丁辰認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學生希望通過勤工儉學獲得額外收入的心理,設置入門門檻較低,收入可觀的工作崗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一旦有學生送上門,就以需要押金為由騙取大學生的錢財。“當對方要求你提供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支付寶密碼等信息時,你就得格外留心了,因為這些涉及到個人信息的重要資料,極有可能成為對方騙你錢的途徑。”丁律師還提醒說,即使所謂的兼職工作真能賺到錢,也要建立在所從事的工作不散布有害信息、不違法的前提下。丁律師提醒,切莫輕信來自網絡的就業(yè)信息,遇事不要慌張,仔細盤算盤算,多調查,多印證。同時,他認為,通過正規(guī)渠道獲取的就業(yè)信息會可靠些,如果沒有把握就請教那些社會經驗豐富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