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考結束了,考生們可以輕松了,可騙子們卻開始行動了,花樣繁多的陷阱已經(jīng)設計好了,正悄悄地盯向剛剛走出考場的學子們。6月9日,江蘇省鹽城市公安局結合近年來的發(fā)案特點,列舉了幾種常見危害,希望即將踏入高校的學生擦亮眼睛,謹防上當受騙。
暑假兼職
暑假兼職
謹防四種常見陷阱
[典型案事例]
6月5日,學生還沒有參加高考,市區(qū)一高三學生群就收到了這樣一條留言:“暑假期間想打工嗎?輕松賺錢,日薪80至100元,每日一結,詳情就詢QQ654813××××。”
[警方提醒]
對剛畢業(yè)的高三學生而言,在兼職方面,要注意以下幾種騙術:
1、防信譽詐騙。即讓一些學生不停地在網(wǎng)上購買“商家”的產(chǎn)品,稱刷信譽成功后,會連本金和傭金一起返還。期間,騙子有可能會讓受害人先嘗到一點甜頭,待受害人匯款達到一定數(shù)額時,便會斷絕與受害人的聯(lián)系。
2、防打字詐騙。以印刷廠、廣告公司、某政府機要部門等單位名義,發(fā)布信息,招募打字員,一旦有學生主動聯(lián)系,便會以保密等理由,讓受害人先繳納保密費等各種費用,直至騙不到錢為止。
3、防傳銷漩渦。一些親朋好友以介紹工作為由,讓其一起跟隨到某地一起打工。到了目的地后,其身份證件就有可能被扣,甚至人身自由也會被限制,并讓其家人匯錢過來。
4、防通知應聘。騙子有可能讓其到高檔會所面試(其實騙子根本不在現(xiàn)場),然后讓繳體檢費、面試費等,并讓學生等候上班通知。
警方特別提醒,學生求職,要看到實體單位,聯(lián)系上該單位真實負責人,簽訂具體協(xié)議,方可打工。
款項飛來
甄別四種遙控巧合
[典型案事例]
2014年8月份,鹽城市區(qū)一位剛被一所有名大學錄取的女生被騙子以申請的助學貸款已批下來、需持儲蓄卡到銀行ATM機上收到為由,后根據(jù)騙子的提示進行操作,被騙2萬余元。
[警方提醒]
剛畢業(yè)學生應注意防范以下幾種類型的款項詐騙:
1、防貸款詐騙。即學生在高三階段填寫的助學貸款申請,被騙子說成已批下來。
2、防退費詐騙。即騙子稱正在清退學校收取的學雜費、擇校費等費用,根據(jù)相關規(guī)定,還應該退××元。
3、防教育補貼,即騙子聲稱原學校將發(fā)放教育補貼或進入新學校將有教育補貼、教育獎學金等,讓學生或其家長主動持儲蓄卡領取。
4、防解繳詐騙。即騙子魚目混珠,讓被錄取的學生將學雜費等費用解繳到騙子指定的賬戶上。
在這系列詐騙案中,存在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騙子通過非法途徑獲取學生就讀的學校名、家庭住址、聯(lián)系方式等情況。這樣的準確信息,容易使受害人相信騙子的話語。
警方特別提醒,接收匯款,根本不需要持卡到ATM機上進行操作。因此,接到陌生人號碼時,要進行認真甄別,做到不輕信、不匯款。
面對招生
保持四種戒備心態(tài)
[典型案事例]
5月份,一些不具備招生資格、沒有辦學資質(zhì)、涉嫌非法招生和網(wǎng)絡詐騙的虛假大學被媒體曝光,不僅嚴重擾亂了高等學校招生秩序,更是直接傷害了考生及其家長切身利益。
[警方提醒]
如果想在招生中不被欺騙,就該有這四種“不輕信”的戒備之心:
1、即使網(wǎng)上看到招生錄取信息,不要輕信,要防范騙子使用虛假網(wǎng)站或騙子雇傭“黑客”篡改招生信息欺騙你;
2、即使租住教育部門房屋,不要輕信。一些騙子在教育主管部門租房,甚至將辦公地點搬遷到一些高校內(nèi),半公開掛牌辦公,更易讓人上當。
3、即使熟悉之人熱心幫忙,不要輕信。“殺熟”,也是騙子常用的手段。
4、即使收到蓋有招生專用章印的錄取通知書,不要輕信,偽造公文、漫天投寄錄取通知書是騙子慣用伎倆。
警方特別提醒,冒充招生辦或?qū)W校的工作人員,聲稱有內(nèi)部指標、計劃外指標,或者是自主招生、定向招生、可上軍校等,騙取學生及家人的信任,收取學生及其家人的錢財;甚至混淆網(wǎng)絡教育、自學考試等,稱包上名牌大學、包選到好專業(yè)等,這是騙子常用的手法。上大學,還是按正規(guī)程序走比較穩(wěn)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