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再過一周左右,我市各大高校將陸續(xù)迎來寒假假期,不少學生選擇利用寒假做兼職,豐富閱歷、賺得生活費,這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一些企業(yè)年前的用工難題。不過,律師提醒,大學生缺乏生活閱歷,很容易遇到權益受損的問題,大學生在尋
找兼職時,不能做“差不多先生”。
“上海、昆山等地廠直招長期工、寒假工”“急招餐廳服務員,寒假工也可”……這些天,高校校內宣傳欄上、qq群里、貼吧里,出現了各種招聘寒假工的信息,其中餐廳服務員、傳單發(fā)行員等崗位的用工需求量都不小。
1月7日,記者走訪發(fā)現,一些餐廳、超市等商家門前張貼著招聘啟事,其中有許多特別注明可招寒假工。“平時我們只招長期工,可是年前人手太缺了,現在連寒假工都成了‘搶手貨’。”翠湖四路一家飯店的老板告訴記者,店里雇的幾個服務員都要回家準備過年,現在已經有兩個人提前回家了,可是生意還得照做,想趕緊招幾個寒假工補上。
記者了解到,除了本地市場的需求,還有一些中介發(fā)布上海、昆山等地工廠的招聘信息,由于工資高,吸引了部分學生舍近求遠前往外地打工。銅陵學院大二學生小王考完試后并不打算直接回家,而是選擇去打工,“我們16號就放假了,離過年還有近一個月,中介介紹了上海的一個工廠,工資還不錯,我想在年前掙些生活費。”小王說。不過,對于能否如愿拿到工資,小王還有些擔憂。
現如今,學生
假期兼職信息的發(fā)布渠道越發(fā)多樣化,從傳統(tǒng)的校內公告欄再到qq群、微博等,不過其中往往暗藏陷阱,大學生們很難識別。由于寒假打工工期短、人員流動快、勞務關系復雜,一旦出現勞動糾紛,學生們往往難以維權。
安徽古圣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欣然表示,大學生寒假短期工屬于勤工儉學,不視為就業(yè),不屬于勞動關系,故不適用于勞動法,也就不受勞動法保護。大學生在做兼職時,如果通過中介介紹,要找正規(guī)的中介,最好選擇中介費用由用人單位支付的中介。同時,要選擇正規(guī)合法的用人單位,然后與用人單位簽訂書面用工協(xi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