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大學在校生兼職做家教剛剛嶄露頭角,對于上世紀90年代的大學生來說,“做家教”幾乎是他們大學生活的必修課,已經成為他們深刻的記憶。如今,大學生依舊樂于在學習生活之余打點閑工,賺點生活費,但做家教還是他們最熱衷的兼職選擇嗎?十幾年前的老大學生們,他們當年的家教生活又是什么樣子的?對于教與被教雙方學生的父母,他們對大學生家教的看法有何變化?近日,我們與十幾位有家教經歷的大學生和畢業(yè)生聊天,聽他們講講“家教那點事兒”。
當代大學生家教心態(tài)觀察
態(tài)度一:課余時間找點事兒干
打發(fā)空余時間、增加社會閱歷,抱著這種心態(tài)做家教的大學生占五成以上,而且呈上升趨勢。已經大學畢業(yè)的閻偉說,他剛剛適應大學生活就投入了家教大軍,“大一大二課不多,我又不住校,社團活動不繁忙,空余時間用來做兼職應該是最劃算的計劃了。”
“最忙碌的時候,早晨7點出門,一天教4個學生,每個兩小時,晚上10點回家。寒暑假每天的課表都是滿的,開學之后周末也是滿課,這種狀態(tài)持續(xù)了一年半,后來因為有了女朋友沒時間,才不再做家教。”上滿弦的閻偉在一年半里賺了將近兩萬元,“父母也很支持。賺了錢當然是都交給父母啦,其實他們就是替我保管,然后用這些錢交學費。最興奮的是,用自己賺的錢買了一個單反相機,算是實現(xiàn)了我的小小攝影師夢。”
剛剛上大二的學生小希高考結束后就跟朋友一起當起了家庭教師,持續(xù)至今。用她的話說初衷就是“打發(fā)無聊的3個月超長假期”。與閻偉不同,小希和她的朋友沒有找中介,而是在自己曾經的老師家里教課。“初中一位教過我同學的老教師退休了,我們就去他家做家教,老教師負責招學生,我們負責教課。兩個小時100元,我教英語,帶過3個孩子,看著他們英語成績‘噌噌噌’地上漲,滿心都是成就感!”閻偉也表示:“我?guī)У?個孩子,原來都是考不上高中的水平,經過我的全科輔導,他們都考上了河東區(qū)的重點高中。盡管他們升學后就不需要再補課了,但是家長還是經常跟我聯(lián)系。有一個孩子上高二之后,父母再次聯(lián)系我希望我能幫忙假期輔導。可能兩萬塊錢對于普通大學生來說挺有誘惑力的,可是看到自己帶的學生成績突飛猛進,那種成就感是多少錢都換不來的。”
調查:對于這些希望豐富自己大學生活的學生,他們找家教工作的途徑通常是找中介或是請朋友介紹。記者暗訪了八里臺附近一家寫字樓里的家教中介,了解中介介紹家教的方式,該負責人表示:“每年暑假到年底是家教最火的時期,我們這邊是介紹成功一個家教收50元中介費,你要是想做家教就來我們這填一份登記表,登記一下你可以教的科目,等我們電話就可以了。”記者問起介紹成功一份家教通?梢越潭嚅L時間,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完全取決于你自己,平均是半年以上,不過也要看你教得好不好。我們這邊規(guī)定,第一次課是五折試講,試講成功后才收中介費。”
態(tài)度二:只是一種兼職方式
家教的高收入如同美食,讓沒有工資收入的普通大學生“紅了眼”。相比其他兼職如每小時幾元錢的傳單員、快餐店服務員,家教的確是積累畢業(yè)前“第一桶金”最好、最快的渠道。
剛剛到大學報到的晨晨暑假沒有選擇做家教,而是做起了快餐店的收銀員,問及為何不選擇收入更高的家教,晨晨反問記者:“我這剛畢業(yè),有能力做家教嗎?”的確,家教行業(yè)對于大學生自身水平要求更高,因此,有耐心、基礎學科好的在校大學生可以很快融入家教市場,甚至稍稍經過培訓,就看起來與正式在職教師差別不大。
今年畢業(yè)的小丁從大三起在一家教育機構做一對一老師和上門家教,除去自己旅游、買衣服、聚會以及學費這些花銷,一年的時間小丁積攢下了近3萬元,小丁甚至還萌生了要自己創(chuàng)業(yè),開一家家教機構的想法。“大一大二時沒想過要做兼職。大三前偶然了解到一家教育機構招老師,我成功應聘上了,就在這家機構一直做到現(xiàn)在。開始也沒想長干,就是抱著積累經驗的目的去的,我學的是英語專業(yè),畢業(yè)后可以當英語老師,可是干了幾個月發(fā)現(xiàn)這個工作收入非常非常高,我只是周末和兩個晚上上課,每個月的月工資能達到5000元以上。”小丁坦言。
態(tài)度三:困難生補貼的捷徑
除了通過中介、朋友介紹,高校也會為學生提供家教崗位。“80后”小賈說:“我們上大學的時候,找家教都通過學校勤工助學部找,學校每學期會提供大量家教崗位供學生選擇。”記者為此走訪了本市幾所高校的勤工助學中心。
天津師范大學勤工助學部負責人張毅表示:“我們會提供少量的家教崗位,但大多數(shù)兼職都是校內工作,這也是為了保障學生安全。并且,這些兼職崗位通常優(yōu)先提供給貧困生,讓他們補貼生活和學費。”天津大學勤工助學部負責人張野同樣告訴記者,學校提供的兼職崗優(yōu)先供貧困生選擇,與師大不同的是,天大每年會提供800至1200個家教崗位。張野說:“我們學校是理工科院校,因此提供的兼職崗位主要分為三種,企業(yè)、校內和家教,總共約1萬個兼職崗位。家教相對來說是最火爆的,尤其貧困生,他們看中這個工作的高工資,不僅能夠補貼學費,還能夠補貼家用。每年提供的家教崗位都供不應求,報名人數(shù)至少是崗位的兩至三倍,其中一半是貧困生,一半是普通學生。”
天津大學對于學生做家教有著嚴格的要求,比如和家長簽訂協(xié)議、家教距離不得超過限制、女生教男生不得晚于天黑前回校、男生教課不得晚于晚10點回校……通過這一系列的限制,來確保學生安全。張野說:“至少到目前為止,通過學校做家教的學生還沒有出現(xiàn)過爭執(zhí)或是安全問題。我們盡最大可能保護學生這個社會弱勢群體。”
70后大學生講述
不做家教大學不完整
1996年,劉立友在北京某高校英語系讀書,他告訴記者:“我們上大學那會兒,即便是男生,也都會在課余時間教教課。我們宿舍8個人,7個都有干家教的經歷。那時候網絡還不發(fā)達,不能從網上下載題庫,課外輔導書也不是很多,所以一般家教都是照著課本和學校發(fā)的習題串講,孩子有不會的問題,我們給解答,F(xiàn)在看來,有點像陪讀吧。慶幸的是,那時候的孩子都挺拿老師當回事,教育幾句真的能聽進去。”劉立友回憶說。
“找家教的過程也很簡單,一般是寫塊‘家教’的牌子,利用周末在學校附近‘站攤’,幾個同學輪值,自會有一些家長到這兒來咨詢,同學之間會根據(jù)所長相互推薦或自薦。當時家教是按小時收費的,一小時15塊錢,賺得不多還挺累,可是樂此不疲。當家教的熱情,環(huán)境因素很重要,周圍同學都干家教,整天忙忙碌碌的,自己不干總覺得不好意思,F(xiàn)在回憶起來,也就是那段經歷影響了我的性格,不再內向。”劉立友甚至認為,不做家教,大學生活都不完整。
不僅是北京高校的學生,天津、濟南、上海等城市的在校大學生都非常熱衷把做家教當做自己的兼職工作。但在不同的城市和教不同學段的學生,大學生獲得的勞動報酬也有差異,比如濟南每小時10元,北京每小時15-20元,上海每小時15-25元,不同價格背后象征著家教市場的興盛程度。
大學生為何熱衷做家教
做家教是種生活態(tài)度
經過了十幾年的發(fā)展,大學生做家教已經沒有了最初校門口“家教一條街”的熱鬧場景,加上社會實踐逐漸多樣化,現(xiàn)在做兼職家教的大學生數(shù)量已大為減少,但相比于發(fā)傳單、搞促銷等兼職,做家教因為不需要長時間風吹日曬、高門大嗓地吆喝,仍然是大學生們首選的兼職工作。到近些年,因為有學校的幫助和家長的關注,大學生做家教逐漸進入平穩(wěn)的正軌。今昔對比,大學生做家教有了很多的不同。
1.家教科目越來越廣泛。以前只限于教主科(語文、數(shù)學、英語),但是現(xiàn)在不僅中小學學校所學全科課程都有大學生在兼職家教工作,甚至計算機、鋼琴、書法等興趣愛好類課程也同時受到大學生和家長的關注。
2.中小學生家長對于“家教”這一新的教育形式越來越認可。在家教剛剛興起的年代,只有少數(shù)家庭的家長接受過高等教育或是外來文化熏陶,并且家庭條件富裕,他們才接受家庭教師,但是現(xiàn)在雙獨生子女的家庭普及,家長們愿意盡最大可能把時間和金錢投到孩子教育上,VIP式的一對一家教因此深得家長心,尤其對于長期忙工作的家長,他們更愿意找大學生家教為孩子做陪讀式家教。
3.家教形式和內容越來越正規(guī)化。過去,大學生家庭教師等同于陪讀,很少能獨立寫教案、個別化針對性輔導,如今隨著大學生受教育水平的提高,這些未出校門的老師們更愿意自己撰寫教案,按照自己的思路教課,更加強調興趣引導,除此之外,新大學生們還會到書店精心挑選課外題,按難度梯度教課。
4.大學生家教的工資成倍提高。上世紀末,大學生做家教所得薪酬不多,大多數(shù)是用于補貼生活費,只有少數(shù)人能靠做家教交上學費;而現(xiàn)在“賺教育的錢”越來越容易,只要教得好,每小時上百元的課時費也不鮮見,月薪幾千的大學生家教老師不在少數(shù)。
5.尋找家教的渠道多樣化。70后大學生通常從高校勤工助學部尋找家教工作,但是現(xiàn)在隨著民辦教育機構的興起和競爭,學生們更多的是經過中介介紹尋找合適的教課對象。
6.大學生家長更加關注孩子的安全問題。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家長在孩子從事家教工作前會給孩子上一課,諸如遇到緊急情況如何應對、如果是女大學生則不教男孩、教課地點不能過遠等等,這些問題是十幾年前的父母們并未過多關注的。
7.最引人關注的是大學生心態(tài)的變化。做家教,從當初大學生活必修課,轉變成為學生眾多兼職